1996年易启胜,濮存昕因为电视剧《英雄无悔》火遍全国,演的公安局长高天帅得一身正气,走到哪儿都被人围着喊“男神”。可就在他事业最红火的时候,家里却传来噩耗——他最亲的弟弟突然去世了。接到妻子电话的他,扔下片场的工作,赶回家却只看到崩溃的父母和再也醒不过来的弟弟。
濮存昕1953年出生在北京,家里是艺术世家,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和导演,名气不小。可他的童年一点也不顺,两岁得了小儿麻痹症,腿落了毛病,走路都费劲。整整八年,他一瘸一拐,被小伙伴叫“濮瘸子”,这让他心里很不好受。
不过,濮存昕不是轻易认输的人。他咬牙锻炼,硬是把病腿练好了,动作比以前还灵活。后来他说:“腿不好,我慢慢练,总能行!”这份韧劲,让他24岁考进空政话剧团,和李雪健当室友,俩人都是跑龙套的小角色,整整八年才熬出头。
1996年,《英雄无悔》让他一夜成名,可弟弟的去世却像一记重锤。他小时候,弟弟总说要当他的“拐杖”,如今人没了,濮存昕心痛得整宿睡不着。他强撑着安慰父母,处理后事,照顾弟妹和侄子,夜里回到房间才敢抱着妻子大哭一场。
没过多久易启胜,命运又给他一击。父亲苏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最终也走了。母亲贾铨和父亲相伴60多年,丈夫去世让她整个人像是垮了,几天就瘦得不成样子,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,眼神空洞得吓人。有一次,濮存昕端来一碗葱花面,母亲却盯着他问:“你是谁?怎么在我家?”
医生检查后说,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。这病让濮存昕心都碎了。他果断推掉所有片约,甚至辞去北京人艺副院长的职务,决定全心照顾母亲。他说:“戏可以不拍,家不能不要。”
照顾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可不是件容易事。母亲发病时,药扔得满地都是,夜里还会突然跑出去。有次凌晨一点,濮存昕被声音吵醒,发现母亲不见了!他急得满小区找,最后在花圃边找到母亲,她嘴里念叨着:“我要捋榆钱做饭。”为了安全,他买了张折叠床,夜夜睡在母亲床边守着。
长期熬夜让濮存昕身体吃不消,头晕得走路都晃,还老想吐。妻子宛萍接手夜班,可没多久也累倒了。后来,女婿韩金凯主动帮忙,分担了不少压力。濮存昕没放弃,每天给母亲煲汤,背她下楼晒太阳,教她唱歌、认字。
他买来识字卡片,饭后陪母亲坐在小马扎上,一遍遍教数字和汉字。母亲今天记得,明天就忘,他从不急,耐心地教。几个月后,奇迹发生了,母亲能认出卡片上的字了,精神也好了不少。2019年,他带母亲去剧院,同事们围着她聊天,母亲脸上终于有了笑。
疫情期间,濮存昕在家为母亲演《李白》《茶馆》的片段,母亲看得眼睛发亮。虽说远离了影视圈,他从没放下对艺术的热爱。他把精力投到话剧和公益上,2022年北京人艺70周年活动,他呼吁年轻演员坚守舞台,还直言:“现在电视剧太追流量,我没戏拍,也不想拍。”
濮存昕还出了本书,叫《我知道光在哪里》。他嫌上一本书定价78元太贵,这回特意把价格压低,封面也弄得特别用心。2025年7月,72岁的他头发白了,却还在忙话剧,导演契诃夫的《海鸥》,还主演了《洋麻将》,精神头一点不比年轻人差。
在女儿濮方的婚礼上,他穿着旧西装,笑着说:“我这辈子演得最好的角色,是贾老师的儿子,宛萍的丈夫,濮方的父亲。”94岁的母亲坐在台下,抹着眼泪笑了。那个被医生说“站不起来”的男孩,真的成了全家的顶梁柱。
有人算过一笔账,如果濮存昕多拍戏,每年能多赚千万。可他说:“名利就像咖啡,提神就行,喝多了伤身。我够了,知足常乐!”他选择守着家人,守着舞台,守着公益。生活里易启胜,他不是荧幕上的英雄,却是实打实的顶天立地。
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